溫泉對身體影響
溫泉對身體的效能如下圖一、二,具體說法如下:

圖一 溫泉對身體的物理效能 (桑島嚴)

圖二 溫泉對身體的效能(日本赤倉溫泉活性化委員會)
一、物理效應
物理效應來自于水的不同物質特質,包括浮力、水壓、速度、黏滯性等。另外伴隨渦流沖擊的應用則具有止痛,放松肌肉,減輕關節疼痛與僵硬的效應,也可以用來做為機械式清瘡的工具,甚至有誘發運動的效果。當身體浸泡在溫泉水中,由于液體靜力壓的關系,令血液在體內重新分布,而造成利尿效果,故風濕性關節炎等腫脹關節因而可以消退,并且在水中浮力及溫熱效應也可減少肌肉張力、減少疼痛及改善關節活動度。更可能將水池設計成有沖擊池功能的水療池,應用水的沖擊力來達到療效,對肌肉關節疼痛有止痛、肌肉放松、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,也藉以刺激神經、內分泌系統及增強免疫作用。
(1)溫熱效應
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最適溫度亦即最有利于其生命活動的溫度。人類的最適溫度為37℃左右。為使身體盡可能地處于最適溫度條件下,人體通過體溫調節以適應外界溫度的變化。體溫調節可分為: ①物理性體溫調節:主要為散熱過程的調節;②化學性體溫調節:主要為產熱過程的調節。人體產熱和散熱二者既互相矛盾而又統一存在,于外界溫度變化時、在體溫調節中樞(位于下丘腦)的調節下,身體將出現一系列應答反應,如皮膚血管的舒縮、汗腺功能和代謝過程的變化等等,使二者形成動態平衡,從而使體溫維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。溫熱效應是最容易了解的溫泉功能之一。單純的溫度作用,不僅僅是溫泉,就是普通的熱水也有這樣的效果。水的溫度,對人體熱療效應是熱水起初使人血壓上升,隨之使血管擴張而使血壓下降;交感神經興奮、心搏加速、心輸出量增加、心肌耗氧增加,進而使呼吸速率加快、排汗增加,最后使體組織溫度及血流提高。熱療的一般生理作用包括身高體表的溫度,促進血管擴張,增加局部血流,增進細胞代謝,減輕疼痛,降低肌肉張力,減輕關節僵硬度,增加白血球等免疫細胞,在溫泉中浸浴之后除了脈膊加快以及手指溫度血高之外,可以促進健康愉快的感覺,降低焦慮不安等的心理作用。溫泉中的熱能可短暫增加部份荷爾蒙在血液中的濃度,故對疼痛的減少有暫時的效果。忘外,由于免疫球蛋白暫時抑制,可減少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的發炎反應,減少疼痛,同時溫熱可增加肌腱人舫膜的伸展性,故可增加關節的活動度。泡溫泉不但可以藉者熱熱的泉水來趕走身體的寒氣,還可以達到消除疲勞、舒緩筋骨和美容健身的效果。
(2)水壓效應
浸泡溫泉時,身體因為受到靜水壓的披覆,內臟將被擠壓刺激而有作緩慢位移的內臟運動,這是屬于柔和的天然按摩。人全身血液約有三分之一集中在腳上,這些血液被往返狂心臟和腳之間,因而「腳是第二的心臟」說法。腳上的血液在陸地上因為重力障礙,血液到回心臟的難度會比流向腳的難度還高。然而,浸泡溫泉時,水壓迫使血管縮小,有利血液向心臟方向推進。這個結果造成下肢靜脈的血液流動變好,血液和淋巴腺的循環也變得比較活躍。此外,全身浴的水壓對心臟負荷較大,而半身浴和足浴則靜水壓較低,對心臟的負荷較小。倘若水位高度到肩膀以上時,體表面積將受到大約1噸的水壓。
(3)浮力效應
浸泡在溫泉中,體重將減輕至約十分之一,此時因浮力作用而感覺體重減輕,達到身心放松的效果。對患有運動機能障礙或肢體障礙者之復健效果佳。再加上水本身的浮力,可幫助四肢在水中運動,減少關節及肌肉的壓力。

二、皮膚凈化效應
(1)凈化功能:泉質的一般性功能是沖洗污垢,凈化皮膚,以溫熱效應促使皮膚的血流增加,可促進皮膚代謝功能,而溫泉成分的藥理效果則是溫泉的另重要條件。
(2)美容功能:
◇鐵生銹是氧化行為,氧化行為是人體衰老的原因。
◇人體勞累過度,部位會疼痛,是因為生物氧化作用。
◇人體新陳代謝來自于生物氧化過程產生自由基。
◇老人斑則是皮膚受到紫外線侵蝕而氧化的結果。
◇皮膚是弱酸性,而且是『還原態』,隨著年齡的增加,皮膚表面的ORP值會越來越高。
◇氧化的相反是還原,還原具有防止鐵生銹的效果。
◇溫泉深藏地底,沒有接觸氧氣,具還原態特質,是低ORP值的。
◇屬還原態特質的溫泉,具有防止氧化效果,因此浸泡溫泉會降低皮膚的老化速度,抑制自由基的生成。
◇氯是氧化性,高ORP的,浸泡含氯的自來水,相當于浸泡在氧化環境中,將促使皮膚老化的速度加快。

三、藥理效應
人體在浸浴時體表皮膚每平方公尺會吸收10毫升的水量,一小時的全身浴大約有18毫升的水分被吸收。藥理效應主要與溫泉所含的礦物質有關。溫泉中所含的化學成份可由入浴或飲泉方式,經由在皮膚上的沉淀和體內吸收而產生療效和體質改善效果。例如在眾多發炎性或非發炎性關節炎疾病中,發現有某些金屬或元素的異常代謝,如同風濕性關節炎病患已發現其血液中硒、鋅的濃度有所減少,而溫泉中卻含有豐富的礦物質,能滿足人體內元素的缺乏。這些不同的礦物質可以改善滲透壓,對痛風等風濕性疾病產生不同的治療效果;詳細請參考下列各泉質的藥理說明。
四、易地效應
溫泉大多在風光明媚的郊外,去泡溫泉的途中,山色蔥籠入勝境,空谷低回溪流聲,加上新鮮空氣和芬多精的擁抱,對情緒的安定作用在還沒有進入溫泉池前的路途中,已經開始了。利用溫泉地的自然環境和氣候、風土的氣候療法稱之森林海洋療法(Tarasoterapi)。也就是說好的溫泉療養地,其本身重要的意義已經大于泡溫泉了。離開日常生活周遭,去享受溫泉環境對感官的刺激,藉以調節腦內荷爾蒙、內分泌和自律神經。在那里,可以解除緊張狀態,消除精神疲勞和抵抗病菌的入侵。在人、溫泉及周圍環境合而為一的條件下,舒緩情緒、舒暢身心,并恢復修補受創的身、心、靈是溫泉保養地的最主要目的高的。
注:『Tarasoterapi』是希臘語“?!焙汀爸委煛钡囊馑?,是指利用新鮮的海水和潮風來達到身心放輕松的自然治療法。
五、自律神經效應
自律神經在無意識下控制身體的五臟六腑自然運作,包括循環、代謝、消化、呼吸、體溫調節等作用。自律神經分兩株:交感與副交感神經,相互抗詰。交感神經主能量消耗,為求生存而戰斗或逃亡,屬于動的方面;副交感神經則主能量保存,為求身體休息和恢復體力而致力,屬于靜的方面。當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相互協調運作,生命體才能達成最佳統合,發揮潛能。交感神經長期亢奮是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主要因。緊張、疲勞、睡眠不足不是疾病,只是自律神經失調的前奏。當交感神經過度亢奮,肉體呈現出肌肉緊張的狀態,在冷氣的加持下更加緊縮。只要設法將體溫升高,就能松掉緊張的肌肉。所以,泡湯是屬于「松壓技術」(Relaxation Techniques)的一種。
一般大都誤認為高水溫42℃左右的浸浴是很舒服的,但是,事實上它卻會刺激交感神經帶來緊張,而38℃左右的微溫則是被認為刺激副交感神經,帶來放松的情緒;其一般表示如下圖二十八。

圖三 水溫對自律神經的影響(日本赤倉溫泉活性化委員會)
作者簡介:李文昌
中國商業聯合會沐浴專業委員會 專家委員
中國商業聯合會沐浴專業委員會 水務管理師 高級講師
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《游泳池水質標準》主要起草人
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《溫泉浴池水質標準》主要起草人
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《溫泉浴池給排水技術規程》審查組專家